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观潮】“妙手神韵—2018潘柏林陶塑作品展”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艺术观潮 艺术观潮 2020-10-20


『纵观艺术之态  尽享艺术之美』


Throughout the State of Art  

Enjoy the Charm of Art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1339oc4g5h&width=500&height=375&auto=0

妙手神韵

2018潘柏林陶塑作品展

Magical Charm

2018 Pan Bolin’s Pottery Arts Exhibition




初夏的北京,气候舒适宜人。5月11日下午14:00,由中国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共佛山市委宣传部、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佛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妙手神韵——2018潘柏林陶塑作品展”开幕式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文化艺术名人、各大美院教授、文化机构人士及60余家国内知名媒体代表,共同莅临并见证了此次盛会。



开幕式现场


出席今天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全国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先生,国家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王文章先生,国家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屈盛瑞先生,全国对外友好协会处长周瑞明先生,中国文物学会收藏鉴定委员会副会长曹静楼先生,中国轻工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陶小年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邱春林先生,空军政治部原文艺创作室主任韩静霆先生,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女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终身教授张守智先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曹春生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吕晓庄女士,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雅芳女士,北京市委常委原公安局长马振川先生,景德镇陶瓷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宁钢先生,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李游宇先生,北京月坛雅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东苹女士,北京鼎间财富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郭劲松先生,中共佛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甘绮霞女士,广东中华文化民族促进会会长洪志军女士、黄琦英女士,佛山市政协原主席蔡河义先生,广东省陶瓷协会会长陈环先生,佛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杨凡周先生,佛山市禅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红兵先生,国家烟草专卖总局办公厅主任李东明先生,华融新兴产业投资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宁克平先生,中华文化民族促进会秘书长吴小茜女士,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黄曲君女士。另外还有来自各地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及陶瓷艺术设计大师及来自广东地区的领导和嘉宾也一起出席了开幕式。


国家文化部原副部长王文章先生致词


中共佛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甘绮霞女士致词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曹春生先生致词


国际收藏家杜威先生致词


潘柏林大师致答谢词


潘柏林大师和大师的学生们向今天到会的各位领导和代表致以衷心的谢意


全国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先生宣布展览开幕


佛山石湾镇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民间工艺,百花争艳,其中石湾陶塑艳冠群芳,成为岭南民间工艺的重要代表之一。石湾陶塑因陶泥的可塑性强,以本土特有的自由灵活和开放包容性,题材多样、造型生动、釉彩丰富,重以“传神”,故此石湾享有“南国陶都”之美誉。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潘柏林是当今石湾陶艺界的领军人物之一,其作品题材宜古宜今,手法能工擅意,造像亦庄亦谐,且具有鲜明而强烈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在多年的创作中,不断探索追求,开启了新工艺、新材料、新思维的创新,启用了“异材同构”、“题材创新”、“捏塑肌理”、“夸张变形”、“真布泥纹”的手法,由此佳作屡出,另辟发展之新路,开拓和创造了石湾陶塑的新视野、新自信。


捏塑肌理、真布泥纹:“陶艺造型的泥面肌理创新,是我从艺以来热心探索的造型新形式,特别是在衣纹的表现手法方面,我采用了真布泥烧成工艺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功。它强烈的肌理质感,丰富了石湾陶艺材料原有的塑造形式,也为石湾陶艺制作工艺注入新的生机。”


小禅师

8cm×7cm×9cm

2016年


夸张变形: “夸张变形手法的运用是一种极富情趣的创新,其不仅带给作品新的生命,而且诙谐、幽默的动作表情不经意地能带给人们快乐,从而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18cm×9cm×12cm

2017年


为了给观众呈现最好的观展效果,潘柏林为本次展览从历年各个时期作品中精心挑选出了74件巧夺天工的代表作进行展出,其中一部分作品,系被收藏多年、从收藏家手中借回的孤品,难得一见,堪称经典荟萃。这些经典作品在量身订制的展柜和精心布置的射灯下,展现出了最完美的效果,令观者驻足惊叹。


展厅一瞥


70多件陶塑作品,40年的勤耕苦作,成就了潘大师今日展览的成功和辉煌。其作品在题材创新上,开拓了新理念的创作思路,特别是通俗主题的《回娘家》,手法传神、细节真诚,写实而丰富,古朴而生动,实为经典。潘大师还首创了材料的运用,《绿色的怀念》即为“异材同构”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将大自然神奇的枯木与人类智慧的造型相结合,充满呼唤人们保护生存环境的期盼和深切的人文关怀,寓意深远。


题材创新:“石湾传统的人物塑像,多取文人武将或神仙罗汉等一类豪迈豁达、严冷方峻的题材,少有反映生活点滴之作。为填补这一空白,经反复思量,多方尝试,遂以《回娘家》问世,来表现小两口新婚之际的甜蜜情景,《喜临门》的构思则从《回娘家》衍生而来,均富有感染力,开拓了石湾陶艺创作新题材。”


 回娘家 

42cm×18cm×28cm

1990年


异材同构:“陶瓷艺术作品,就是用陶瓷材料烧制而成,这是千年不变的道理,然而将陶瓷同千年天然枯木巧置成一件作品,则是别处心裁的。这异质同构的创新手法,视其易,施其难,需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敏锐的思维,精心组合,因材施艺,才能相得益彰。”


 夕阳无限好 

 16cm×13cm×23cm 

  2017年


   观音菩萨  

    43cm×29cm×53cm

2016年



 偷得浮生半日闲 

 75cm×22cm×32cm

2016年



陶醉人生

51cm×39cm×57cm

2016年



  禅定

120cm×46cm×67cm

2016年


  漫随天外

50cm×25cm×30cm

2009年


  知秋

34cm×19cm×25cm

2006年


绿色的怀念

56cm×30cm×35cm

2005年


纵观这次展览,作品无论是历史价值、艺术价值都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不单是展示了潘大师个人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展览,将岭南文化、石湾陶瓷文化向世人诉说石湾陶艺灿烂辉煌的历程。求变创新,形成中国本土雕塑新形象,再创石湾陶艺繁荣新景象。

开幕式结束后,“妙手神韵:潘柏林陶塑作品展”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七楼学术报告厅同期举行。与会的各界专家学者、艺术家和藏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共同探讨了石湾陶塑本土的独特魅力以及石湾陶艺发展的新思路。


研讨会现场


另外,本次展览活动,还将潘柏林大师历年来众多知名作品、名人评论、文章和论文,收集整理成图录,和陶塑探讨论文同步出版发行。


《妙手神韵——潘柏林陶塑作品集》


《妙手神韵——陶塑探讨》


前言


卓有新变方为雄

简述潘柏林大师的陶塑艺术

文 / 王文章


中国民间雕塑同其他不少民间艺术一样,在脸谱化的创作程式中,也不乏透射着纯朴、机趣、率性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表达的优秀作品。这需要在艺术的长河中,那些参透传统、又具有非同一般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去作直抒性灵的艺术开掘,才有可能会让人看到前所未有的新境界。中国民间艺术从来不缺乏技术层面的“艺”,只有技与道的结合、技与魂的融汇,才有了大师与工匠的比照,才有了重复制作与独具一格创新的区别,也才有了从“手艺”到艺术的跃升。

石湾陶塑是中国民间陶塑的一朵奇葩。有研究者认为,其可溯源至唐宋,至明代趋于定型。其间,虽然也有陶艺家以探索的勇气,去继承、学习、吸收、独创,为石湾陶艺的延续注入活力,但数百年来,其表现的题材对象,如石湾公仔、寿星公及各种动物,从造型到手法,几无新的变化。这与中国农业社会传统手工技艺的超稳定性演进是一致的。近几十年来,石湾以刘传、曾良、庄稼、刘泽棉、廖洪标、梅文鼎、刘炳、黄松坚、等一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为代表的陶艺家,以继承创新的探索为自己坚守的陶塑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无疑,潘柏林大师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以创作题材的全面开拓,从深厚传统中生发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独创风格,作品中民间意趣与神韵同当代审美趋向的融合,使自己的作品成为石湾陶艺当代创作高峰的一个标志。

手艺要升华为艺术,手艺需要化雕琢为神奇,手艺也需要为雕琢对象撷放性灵之魂。神奇是精湛技艺的境界,灵魂是作品的情感与精神,它们共同构成作品活泼泼的生命。若无新变不为雄,潘柏林大师正是通过深深扎根于石湾陶艺传统根基之上的全面探索与创新,赋予古老的石湾陶艺以鲜明的当代性。他的创作,被人称为“一雕一乾坤,一塑一世界”,他不满足于传统题材的因循,敢于从题材上全面超越和突破,形成了主要以传统民俗风情和民众日常生活为表现题材领域的鲜明特色。《喜临门》《恩爱夫妻》《回娘家》《洞房花烛夜》《黄飞鸿》《绿色的怀念》《喜、怒、哀、乐、》《灵鹫飞来》《纺纱女》《童趣》《时代的印象》等等,都从题材上令人眼前一新,民俗风情、生活景象化为艺术家眼中、心中、手中的艺术典型。潘柏林大师的题材选择和创作证明,古老的传统石湾陶艺完全可以与时代共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艺术创作的生命力,不会因古老和民间性而枯竭,新的时代创新,完全可以呼唤起它新的生命律动。潘柏林大师既开拓新的题材领域,也不放弃对传统题材艺术表现的出新。他对传统题材秉持“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自己的独特个性”的创作原则去处理。比如他做传统题材寿星公,既把握传统做法“矮的舒服、矮的够分量”的神韵,又强化现代审美趣味的融合,做出了“古味、仙味、神韵,又慈又威”,使民间性得到升华。

潘柏林大师对表现题材的拓展和新的审视处理,丰富和扩展了石湾陶艺的表现力、生命力。但更重要的是他以精湛的技巧,通过对表现对象时代精神和内心情感的揭示,赋予石湾陶艺文化内涵以不同以往的深度。这种深度既体现在作品思想蕴含的深度挖掘,又体现在以创新赋予的表现技巧本身的文化意味上。可称为当代陶塑经典的《绿色的怀念》,表现的情境是在苍茫戈壁,一节被摧残风化的枯树干上,幼猴惶恐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子远视的目光中流露出失去家园的无助和迷茫。作者以深厚的人文情怀表达了对地球环境日益恶化和人类生存危机的关切。再如《时代的印象》组塑,则是通过男女青年造型的塑造,呼唤人们要关注绚烂如虹的当代世界中,趋利性对人们精神和情感的扭曲。《回娘家》《恩爱夫妻》《老祖母》等,以不同人物瞬间定格的情境,反映人们的生活状态、生存状态,形象、生动、真切而惟妙惟肖。不仅仅是人物形神兼备,且时代、地域、人物身份、精神情感皆跃然眼前。以陶塑而表现出人物的文化关联,不能不是说难得的大师手笔。

我们看潘柏林大师的作品,思想蕴含的表达之外,他的创新也使传统手工技艺更具文化意味。清人魏源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宋人苏轼则云:“有道而无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他们从事物的两端说明技和艺是表达情思、意境、胸中丘壑不可或缺的载体。人们也说有意味的形式。作为形式的技、艺,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文明创造积累的文化成果。特别是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技艺创造也是文化创造。这一方面,潘柏林大师的探索尤为突出。如他在《达摩静坐像》等作品中运用真布泥烧成工艺等新的手法创造的肌理质感效果,在《绿色的怀念》等作品中因材施艺创造的异质同构效果等,都丰富了石湾陶塑的表现艺术语言。尤其应该指出的是,潘柏林大师的表现技法语言,都是具有个性化的创造。如《黄飞鸿》,人们一眼看去,就被那人物扎实的功架造型,沉着凌厉的陶塑线条,人物透射的内心的坚毅、果敢所感染、所震撼。从人物衣饰线条的处理,就可看出大师的用心独具。潘柏林说,不同衣料厚薄、质感以及人物思想感情、气质、动作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衣纹,要从不同的衣纹看到人体的结构,还要表达出人物特定情境中的思想情感。潘柏林塑造这一人物,可谓是道艺相随,既合于心又形于手。大师创造手法的高妙,从中可见一斑。同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石湾陶艺家梅文鼎先生说,潘柏林在承袭石湾陶艺传统神韵、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独创,他的探索不仅丰富了石湾陶艺既有的艺术语言,也拓展了同仁的视野,启迪了后进的新秀。

潘柏林大师的艺术创造之根深扎在石湾陶艺的厚土上,社会风云、时代气息、艺术嬗变、八面来风,都激发他艺术创造的灵感,但不曾动摇他坚守祖祖辈辈承传下来的石湾陶艺的灵魂。他说,神韵是石湾公仔的灵魂,法无定法,宜古宜今,什么都可以变,就是灵魂不能丢。为此,他钻研石湾陶艺发展史,作大量田野考察;研究前辈名家,访问国内外同道,转益多师;坚持根扎基层,接地气体察社会生活;绘画、写字、摄影,体味、吸收艺术营养。他说,在传统深厚的沃土中融进自己的艺术思维融进自己的激情,才会结出丰硕的艺术之果。他的这些艺术创造的感悟,我深以为然。他过往的杰出艺术成就由此而取得,我相信,这种不可动摇的文化自信,也会激发他不断取得新成就。


2018年3月6日



    展览现场    




     其他参展作品     



鲁智深

 28cm×18cm×28cm

1979年 


 黄飞鸿

37cm×18cm×35cm

2002年


 陆游

53cm×22cm×19cm

2005年


  龚自珍

14cm×12cm×52cm

2006年


 悠然自得

28cm×15cm×7cm

2006年


傲视同群

46cm×19cm×30cm

2010年


  观沧海

33cm×13cm×31cm

2014年


李时珍

52cm×24cm×38cm

2017年



     潘柏林     


个人简介

1953年生于广东石湾。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第七、八届理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会长,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广东省陶瓷协会第六届副会长,佛山陶瓷行业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兼荣誉会长,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禅城大工匠,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教授,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佛山市文联副主席,广东柏林陶塑艺术研究院院长,柏林艺术馆馆长。


获奖情况

1984年作品《姜太公钓鱼》获“广东省轻工业‘四新’旅游产品评比”二等奖。

1990年作品《刘备》获“英国伯明翰花园及室内陈设品博览会”银牌奖;

1990年作品《回娘家》获“全国陶瓷艺术展评比”三等奖;

1990年作品《回娘家》获“景德镇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三等奖。

1995年作品《洞房》获“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作品展览”银奖。

1998年作品《德兰修女》《多仔佛》获“广东省首届工艺美术名家名作展”优秀奖;《回娘家》获银奖。

2001年作品《达摩静坐像》《黄飞鸿》分别获“杭州西湖博览会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和优秀作品奖。

2002年作品《独角龙》获“全国第七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中国新世纪陶瓷艺术展”优秀奖。

2004年作品《绿色的怀念》获“中国(石湾)陶瓷艺术文化节传统陶艺创新大赛”金奖。

2008年作品《天伦乐》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评定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金奖作品。

2010年作品《虎虎生威》获石湾贺年生肖陶艺大赛“十大威虎奖”。

2011年作品《幸福和谐》获石湾贺年生肖陶艺大赛“十大玉兔奖”。

2013年荣获“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授课及展览情况

1990年应邀到英国中央圣马丁学院、西苏里学院、南安宝顿学院授课。

1993年在香港中艺公司举办“潘柏林师徒作品展”。

1995年、1996年、1998年、2003年相继在美国举办“潘柏林作品展”。

2007年应邀到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举办学术性作品展。

2007年应邀到石湾陶瓷博物馆、珠海博物馆举办“潘柏林陶塑作品展”。

2012年7月24日应邀到北京承露轩艺术馆举办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佛山市政府等多家单位协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潘柏林卷》首发式暨潘柏林陶塑精品展”。

2014年4月20日应邀到江门举办“国品荟萃·促力江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石湾陶塑铜塑臻品鉴赏展”。 

2014年9月18日应邀到广州参加“第五届艺术广东·国际收藏品及艺术品博览会”石湾陶塑展。


馆藏情况

2001年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收藏《达摩》《男儿当自强》。

2002年广州艺术博物院分别收藏《达摩》《黄飞鸿》《面壁》。

2002年淄博中国陶瓷馆收藏《春风得意》。

2003年广东省博物馆收藏《醉里梅花梦亦香》《回娘家》《至尊挽珠佛》《天伦乐》。

2004年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仰天长笑》《李白醉酒》《童趣》《无忧佛》《得意佛》《达摩》《快乐佛》《多子佛》《布袋佛》《树头双猴》。

2003年生肖限量版作品《乐享天伦》、2004年作品《富贵鸣春》、2005年作品《前程似锦》、2006年作品《喜临门》、2007年作品《硕果丰盛》、2008年作品《乐享升平》被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作永久收藏。

2008年作品《乐享升平》被英国珍宝博物馆典藏。

2008年作品《携琴居士》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2008年被评为“十大最受收藏界欢迎陶艺家”。

2009年作品《和谐》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出版

出版有:《潘柏林陶塑作品选》《潘柏林师徒作品集》《妙手乾坤——潘柏林陶塑作品选》《眉目传情——潘柏林陶塑作品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潘柏林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资料专集》等。



预告:

“妙手神韵——2018潘柏林师生陶塑作品展”将于5月12日在北京月坛雅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艺荟举办,展期为一个月。此次展览,将展出潘柏林大师及其51位学生共248件作品,敬请期待。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reading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往期精彩


【艺术观潮】见证:大展背后的故事

【艺术观潮】齐彦鹏的水墨实验

瞬间·绽放|闫平的油画艺术

 静谧的时光——张雪水彩画作品欣赏

 美我时代·命运共同——第四届中国青年雕塑艺术展” 征稿在即

▶ 韦振中:我心中的马思聪——雕塑《思——马思聪像》创作点滴

艺术家的良心和情怀——韦振中谈艺术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包蕾水彩画作品集

凝香·中国著名女水彩画家系列丛书——王洁水彩画作品集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平台发表之图文,均经版权人授权同意方予以发布(个别转载文章已注明“图文来源:XXXX”或“本文转载自XXXX”)。为了尊重和保护版权人的权益,如需转载,敬请注明出处。另,本平台发布的内容,均出于为大家提供更广阔的艺术交流空间和扩大大众鉴赏的受众面之非商业性目的,如有不妥之处或涉及其他问题,敬请作者谅解并来电或留言联系,我们将酌情对相关内容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投稿联系方式:

E-mail:ysgc@vip.163.com

电话:010—88797730

13911014279

联系人:李太原

微信号:ysgc365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